- 友情提醒:手機瀏覽網頁如有顯示不全,請更換手機瀏覽器或縮小字體。
“興風作浪”的腸息肉
腸息肉是腸粘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贅生物,分布在結腸和直腸的各個部位,有單發(fā)性息肉,多發(fā)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。
病理顯微鏡下可分為炎性息肉,增生性息肉,腺瘤性息肉。有以下癥狀提示可能患有腸息肉:1)便血:最易與痔瘡混淆,腸息肉的出血常是混雜在大便中的,呈暗紅色;痔瘡引起的便血多是在大便后滴血,血色為鮮紅色 2)大便習慣改變:可有大便時間.次數的改變,或出現便秘,不明原因的便秘和腹瀉交替反復出現,并伴有腹痛 3)大便性狀改變:息肉壓迫糞便,大便形狀會變細,或是出現扁形,中間有凹槽,有的還會出現血痕。80-95%的大腸癌是由息肉變化而來的,所以專家建議45歲以上人群必須行腸鏡篩查!
“乘風破浪”的內鏡下腸息肉治療術
內鏡(腸鏡)下切除腸息肉在降低大腸癌的發(fā)病率和死亡率中發(fā)揮著重要的作用,并且是預防癌變的主要措施。
消化科內鏡中心在內鏡下治療腸息肉主要包括黏膜切除術,高頻電切術,黏膜剝離術。較小的息肉可以在腸鏡檢查過程中使用活檢鉗或圈套器予以切除,較大的息肉可根據病理檢查的結果,住院選擇EMR術或ESD術切除,避免了外科手術的痛苦。
從2020年4月份開始,消化內科對腸息肉患者采取便捷,安全的日間手術醫(yī)療模式,即在一個工作日內安排患者的住院,手術,術后觀察和出院,為患者節(jié)省費用,避免交叉感染。
在常態(tài)化疫情防控的形勢下,便于腸息肉病人的術后隨訪,在科室領導的帶動下,全科人員積極參與建立了健康管理微信群,方便醫(yī)護人員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術后指導及宣教,及時回復患者的問題,搭建了一個溝通的橋梁。
如何讓腸息肉“風平浪靜”
大腸息肉是否切除就一勞永逸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因為大腸息肉術后容易復發(fā),所以需定期行腸鏡復查,復查的頻率根據醫(yī)囑而定。
1)單個良性大腸息肉摘除術后,每年需復查一次腸鏡,連續(xù)2-3年檢查不復發(fā),之后可以每3年復查一次腸鏡。
2)多個良性大腸息肉,建議每年行一次腸鏡檢查。
3)增生性息肉,因生長較慢,可1-2年復查一次。
4)腺瘤性息肉,尤其是伴有上皮內瘤變的,一般6個月至一年復查腸鏡。
5)若發(fā)生癌變的息肉,切除后應進行更加密切的復查。
Copyright @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技術支持:大眾世紀
地址:廣東省韶關市東堤南路三號 粵ICP備19085087號公共交通線路:1路、2路、12路(環(huán)城北)、14路、38路
咨詢電話:8878120(全天) 急救電話:8877120 醫(yī)院辦公室:8875080 (辦公)體檢咨詢電話:8910567 投訴電話:8910385 8875080